以下是今日(七月三十日)在立法会会议上陈祖恒议员的提问和创新科技及工业局局长孙东教授的书面答覆:
问题:
创新科技署于今年六月宣布就「新型工业化资助计划」(资助计划)推出优化措施(优化措施),申请资助额280万元以下的项目将按新订立的简化评审程序处理,以加快审批申请项目的流程。就此,政府可否告知本会:
(一)鉴于二○二二年《施政报告》提出期望通过资助计划资助更多智能生产线在港设立,目标是将智能生产线由当时的约30条,在五年间增加四倍至超过130条,目前有关目标的达标进度为何;当局会否考虑因应达标进度提升智能生产线的目标数目;
(二)优化措施下简化程序的具体细节为何;有否估计推出优化措施后处理申请项目的时间会较优化前加快多少,以及预计受惠于优化措施的生产商和中小企业的数目为何;及
(三)当局会如何利用和强化传统产业(例如纺织及制衣业等)的优势和深厚基础,并支援该等产业结合创新科技升级转型,以因地制宜推动新质生产力和新型工业化发展?
答覆:
主席:
就陈议员各部分的提问,我现回覆如下:
(一)我们的目标是在二○二七年将「新型工业化资助计划」(「资助计划」)下获支持的智能生产线增加至最少130条。自「资助计划」推出至今,「新型工业评审委员会」(「评审委员会」)已支持66宗申请,涉及超过100条生产线。项目涉及食品制造及加工(包括健康食品)、纺织及制衣、建造材料、医疗器材、生物科技、纳米纤维材料、新能源、制药(包括中药)、电子、印刷、器材配件及环保等行业。「资助计划」推行至今,落实目标进度符合预期,创新科技署(创科署)会持续检视有关进度及「资助计划」下的各项安排,并会因应实际情况适时考虑调整绩效指标。
(二)「资助计划」的最新优化措施旨在加快申请资助额280万元以下项目的审批流程,简化相关文件要求及评审程序。创科署亦会视乎有关申请个案的数量,适时增加「评审委员会」会议的次数,并在有需要时以传阅方式将申请项目提交予委员会考虑及审批。
现时,创科署会在收到「资助计划」申请者提交的所有资料,包括必须的证明文件及补充资料后,平均可于35个工作天内向申请者通知其审批结果。在优化措施实施后,我们期望平均审批时间可进一步缩短。
自「资助计划」推出以来,约四成项目的申请资助额为280万元以下,创科署预期一定数目的申请公司能受惠于新优化措施,加速在香港设立更多智能生产线。
(三)发展新质生产力须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运用创新科技协助传统优势产业优化升级,同时完善新型工业发展生态环境。
我们致力透过一系列政策措施,推动传统制造业利用创科升级转型,包括优化「新型工业化资助计划」,支持更多生产商迈向智能制造;并将于今年内推出为期两年的「制造及生产线『升』级支援先导计划」,为本地制造业提供配对资助,鼓励他们引入智能生产的科技方案及升级转型生产线。此外,我们将于今年内就香港新型工业中长期发展展开顾问研究,探讨如何利用创新科技助力传统制造业升级转型,加速推动新型工业化。
藉由创科促进传统制造业升级转型,我们将更全面推进新型工业化,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促进创科产业体系发展,健全支持新型工业发展的体制机制,提升香港竞争力,落实《香港创新科技发展蓝图》的战略部署。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