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轉到內容
我的網誌 我的網誌

公私營協作的發展成效

公私營協作的成效有目共睹

公私營協作 (Public Private Partnership) 是許多先進國家推動城市發展的主要方案之一。其中維也納 (Vienna) 是發展智慧城市和採用公私營協作模式的表表者。去年美世人力資源諮詢機構 (Mercer) 指出奧地利首都維也納連續7年蟬聯全球生活品質最佳城市冠軍。雖然不時有人質疑公私營協作在本港的成效,我們應當以客觀的角度和信心來衡量公私營協作模式。

去年訪問奧地利維也納,令我了解奧地利政府如何以公私營協作模式,成功地推行「智慧城市」發展,包括電子政務、醫療及環保。另一個以公私營協作模式成功發展的國家就是以色列。1993年以色列政府推行亞澤馬 (Yozma) 計劃,鼓勵以公私營協作方式投資當地創新及科技的項目,曾邀請10位全球頂尖的風險投資公司一同投資項目,以資金比例1:3 (政府出資佔少數) 成功地推動當地創科研發,吸引了更多投資者參與,增加了初創企業數量,為以色列建立了前所未有及充滿活力的風險投資生態系統。以色列風投公司管理的資產總值由1992年,即推行亞澤馬計劃前,的2.4億美元增加至2000年的85億美元。

HKIA的創新中心和LSCM 成功開發無線射頻識別行李處理系統

至於香港,我們也有很多成功的公私營協作項目,如香港國際機場的創新中心和香港物流及供應鏈管理應用技術研發中心,成功開發無線射頻識別 (RFID) 行李處理系統和回應碼兩用閱讀器系統,縮短登機登記時間和改善旅客體驗;香港青年協會、香港賽馬會和政府一起協作建立「社會創新中心」,為本港青年人提供共用辦公空間、培訓及創業培育項目等等。

公私營協作的成效有目共睹,可以凝聚政府與業界的力量,推動經濟及社會發展,也可以改善市民生活、提升青年人發展空間。我期望將於今年年中推出的「創科創投基金」和「創科生活基金」能進一步加強公私營協作模式,聯繫各界攜手推動本港的創科發展。


楊偉雄
創新及科技局局長
2017年1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