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轉到內容
我的網誌 我的網誌

以再工業化推動高增值產業

高增值工業

工業曾經是香港經濟的主要支柱,但這情況在過去半個世紀經歷了巨大的轉變。在70年代,香港為「亞洲四小龍」之一,輕工製造業(尤其是塑膠玩具及電子產品業)發展蓬勃、出口強勁。到80年代末期,香港輕工業大量遷入珠三角,製造業佔本港生產總值由接近30%跌至2015年的1.2%。

隨著製造業遷移到內地,香港不但失去近百萬個製造業職位,也失去了工業研發與工程設計 (industrial R&D and engineering design) 的優勢,繼而步入「去工業化」(de-industrialization) 的階段。同一時期,歐美國家雖然亦有利用內地的廉價勞動力,但卻明白到工業研發與工程設計對持續經濟效益的價值,而一直將工業研發與工程設計實力留於本地,並且積極開展高增值工業。因此,美國和德國等國家順利步入「工業4.0」時代,採用智能化機械人技術大幅提高生產力,成為世界高增值工業的領導者。美國蘋果的 iPhone 就是一個好例子,其硬件生產雖在中國內地,但 iPhone 的設計、研發與軟件都是在美國的蘋果基地進行。生產 iPhone 的部分高端原材料與設備,也都是源自美國。

借鑑以上經驗,運用創新及科技驅動「再工業化」(re-industrialization) ,實可為本港建立高增值的製造產業和創造優質的就業機會。透過「官產學研」的協作,充分利用「一國兩制」優勢,我們必須發展適合香港的高增值製造業,協助本港中小企升級轉型,並將高增值的開發與生產部分在香港進行。以「工業4.0」為本,重建本港的工業產業鏈,是在科技時代發展香港經濟必要走的一條路。


楊偉雄
創新及科技局局長
2017年3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