匯聚人才 支撐創科

一年一度的「創新科技嘉年華」上星期六開幕,各大專院校、研發中心及初創企業競相展出的嶄新發明及科研成果,展品質量俱佳,足見本港科研人才輩出,實力雄厚。事實上,科學園和數碼港均已孕育出獨角獸初創企業,當中的商湯科技,更與美國晶片龍頭Qualcomm上星期一起公布就未來流動終端和物聯網(IoT)領域,在人工智能及深度學習(Deep Learning)開展合作。香港此際大力推動創科,如何匯聚、挽留人才,以及培育生力軍支持創科產業發展,是當前要務。

《施政報告》提出多項培育創科人才的措施。其中5億元「科技專才培育計劃」下的「博士專才庫」措施,為博士後研究員提供每月達32,000元的津貼額,資助有關機構聘用博士後研究員從事兩年的研發工作,既有利機構,亦為高階科技人才提供可貴的工作機會和經驗。「科技專才培育計劃」亦以配對形式,資助本地企業派遣人員接受先進製造技術的訓練,尤其是「工業4.0」的培訓,為「再工業化」做好準備。此外,政府也會向研究基金注資30億元,吸引本地學生修讀大學的研究院,並在日後投身創科工作。
就持學士和碩士資歷的畢業生而言,我們亦分別調高「實習研究員計劃」的津貼額,至每月16,000元和19,000元,吸引他們加入科技園公司、數碼港及獲「創科創投基金」投資的本地科技企業。推出這項「加碼」措施,是有見於「實習研究員計劃」確實能把STEM學科畢業生留在本行發展:計劃自2004年推出以來,已培育逾2700名科研實習研究員,其中逾六成完成計劃的實習研究員已投身或表示有意日後投身創科行業,其餘三成則繼續深造。上述針對學士、碩士、博士的STEM畢業生,以至現職從業員的措施,目的是全方位為本地STEM學科畢業生,開啟加入創科行列的大門,做到學有所用,也為香港在創科的競爭上,提供所需的人力資源。
與此同時,我們正努力為創科產業提供關鍵基礎設施,促進工業研發和工程設計(industrial R&D and engineering design),提高先進製造業的能力,實現「再工業化」。一系列的工程項目,包括:科學園擴建、數據技術中心、先進製造業中心、創新斗室等;設施將於2020年至2022年陸續完成。加上河套區的「港深創新及科技園」將發展為重點國際科研合作基地,香港邁向多元化、高增值發展,當是指日可待。
此外,我們會推出高達300%扣稅的超級稅務優惠,鼓勵高增值企業在港及來港從事科研、投入研發。我們亦會吸引更多頂級知名大學、研發機構和科技企業落戶香港,建立重點科技協作平台。透過研發投資與協作帶動的中、下游知識轉移和研發應用產業鏈,會為香港創造更多優質職位,為本港人才提供更多出路。
我們發展創科以帶動多元經濟發展,已是社會的共識。創科局會努力推動創科發展,為下一代提供向上流動的機會,締造可以追夢的空間!
楊偉雄
創新及科技局局長
2017年10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