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碼身分在手 政商服務通行
香港智慧城市藍圖已於上星期五公布,我於上一篇網誌中介紹了「多功能智慧燈柱」,這次我會介紹另一個智慧城市的關鍵基礎設施 -「數碼個人身分」(eID)。
數碼經濟發展令市民越來越傾向以互聯網和智能電話處理日常生活事務,包括申請政府服務、辦理銀行事務等。由於每個機構都會要求用戶設立登入網上服務的帳戶名稱及密碼,每個人很多時候都要管理多個網上戶口,造成諸多不便。因此,我們將為所有香港居民免費提供一個「數碼個人身分」。此身分猶如一條可以開啟不同網上戶口的百合鎖匙,通過統一的認證平台,讓市民以一個數碼身分就可以安全地使用不同的電子服務,以及數碼簽署網上交易及電子表格(包括政府服務和商業網上交易),免卻管理多個帳號及密碼的不便,令大家的日常生活更為方便。
多個歐洲國家已推行「數碼個人身分」。98%的愛沙尼亞市民擁有eID,運用eID於多項電子服務,包括網上銀行、醫療和政府電子服務等,為愛沙尼亞市民每年節省800年的工作時間。其他使用「數碼個人身分」的國家包括丹麥、西班牙、奧地利、比利時等。
香港的「數碼個人身分」將採用雲端技術,讓居民可以隨時隨地通過智能電話或網絡平台使用,而無需要透過智能身份證或任何載體。我們會採取最新的國際保安加密措施。認證平台亦會監察「數碼個人身分」的可疑登入活動,如有需要,會凍結有關帳戶,以策安全。
我們將積極推廣公私營機構把「數碼個人身分」應用於其服務或產品,例如網上銀行、醫療、保險及強積金管理等,令大家可以「數碼身分在手,政商服務通行」。申請和使用「數碼個人身分」雖屬自願性質,但我相信由於「數碼個人身分」會大大方便市民的生活,大多數市民會樂意申請使用。
楊偉雄
創新及科技局局長
2017年12月18日